随着夏季的到来,冰淇淋、雪糕、冰棍等冷冻饮品逐渐成为广大消费者首选的消暑利器。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冷冻饮品,广大消费者应该如何科学选购和食用呢?食品安全专家来教大家了解冷冻饮品知识,避免入坑,清凉过夏!
按照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冷冻饮品和制作料》(GB 2759-2015)的定义,冷冻饮品是指以饮用水、食糖、乳、乳制品、果蔬制品、豆类、食用油脂等其中的几种为主要原料,添加或不添加其他辅料、食品添加剂、食品营养强化剂,经配料、巴氏杀菌或灭菌、凝冻或冷冻等工艺制成的固态或半固态食品,包括冰淇淋、雪糕、雪泥、冰棍、甜味冰、食用冰等。从原料、工艺及产品性状来看,冰淇淋和雪糕的原料主要是饮用水、乳或乳制品、蛋制品、糖等,但差别在于冰淇淋是体积膨胀的冷冻饮品,而冰棍、雪泥、甜味冰的主要原料则是饮用水、食糖等,食用冰的主要原料是饮用水。
从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2018年——2022年全国食品监督抽检结果来看,冷冻饮品的抽检合格率持续提高,2022年的抽检合格率更是接近99%,但仍有极少产品存在微生物超标或超范围使用甜味剂和色素等情况。
食用微生物或甜味剂、色素超标的冷冻饮品,可能会带来呕吐、腹泻、加重肝肾器官负担等不良后果。那么,广大消费者如何做到科学选购冷冻饮品呢?
一看资质。购买冷冻饮品应选择证照齐全、管理规范、具有低温储存条件的正规商场、超市或零售店,谨慎选购沿街商贩自制自售的冷冻饮品。冷冻饮品因其生产工艺一般为全程冷链,生产过程中无高温灭菌工艺,因此如果产品生产工艺不佳,或产品质量控制不严格,则可能存在产品微生物超标的风险,特别是自制自售的产品可能存在商家卫生条件不达标,储存运输条件无保障等安全隐患。
二看包装。购买时注意查看包装标识是否齐全,是否标明了厂名厂址、生产日期、保质期、配料表、生产许可证号(SC开头)、产品标准号等,不要贪图便宜购买来源不明、标识不完整甚至“三无”的冷冻饮品。特别是在购买参与销售的促销产品时更需要关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。同时要看包装是否完好、是否严密无损,是否存在漏气、变形及破损,避免因包装破损引起的产品污染。
三看性状。购买时注意查看产品是否发生形状改变、颜色是否正常、气味是否异常。冷冻饮品在储存运输过程中要求全程冷链,若在储运过程中出现了温度反复升高和降低的情况,则可能导致冷冻饮品反复冻融,内容物形状改变,甚至出现本应在内层的夹心流出到外层的现象。由于冷冻饮品多为高糖分、高脂肪的食品,如果出现反复冻融的情况,其丰富的营养成分可能会导致微生物大量繁殖,甚至发生变质产生异味。同时,很多冷冻饮品为了使颜色更鲜艳,引发消费者的购买,可能会添加过量的色素,因此,消费者应谨慎购买颜色过于鲜艳的产品。
冷冻饮品虽然解暑消热,但应结合自身情况,适量食用,不可贪食。一要审慎。消费者应根据自身情况和喜好进行选购,如市场上大部分冷冻饮品是高糖、高脂为主,热量较高,老人、孕妇、儿童和患有糖尿病、高血压以及免疫力低下人群尤其注意要适度谨慎食用;针对加入酒精、豆类、乳类等可能导致过敏物质的冷冻饮品,有乳糖不耐症和过敏性体质的人应少吃或不吃。二要适量。中医提倡,气血阴阳平衡,认为“血,遇温则行,得寒则凝”,过量食用冷饮不仅会导致摄入热量超标,汗毛孔宣泄不畅,机体散热困难,余热蓄积,极易引发中暑,还会影响肠胃功能的正常运作,导致食物难以消化,容易降低食欲、引起消化道和上呼吸道疾病的发生,从而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。三要择时。不要在空腹状态下大量食用冷冻饮品,会刺激胃肠发生挛缩;也不要在正餐后立即食用,容易引发胃肠炎等疾病;也不要在运动后立即大量、快速食用,不仅会导致胃肠道消化功能紊乱,严重的还会引发急性心梗等;也不要吃冷饮后马上喝热水,以免刺激胃粘膜血管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从而引起相关疾病。
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。
上一篇:夏天的第一口冰淇淋雪糕如何选? 下一篇:给中国人最爱喝的饮料分级你最爱的都是C和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