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学毕业后,我首度进入职场便在沃尔玛的门店担任运营管理培训生,但不久便发觉零售业相对单调,因而决定转战投资领域。迄今为止,我在投资界已有逾十年的丰富经验,主要关注消费行业,涵盖产品品牌、供应链、连锁经营模式以及零售等多个方面。
2018年之前,我曾服务于联想控股,并参与多个产品品牌的投资,包括高端食品品牌,如劲仔食品,酒水连锁酒店以及位于北京的高端生鲜超市果蔬好等。这些都是联想旗下针对零售行业的投资项目。此后,又加入美团以及其子公司龙珠资本。
自加入美团以来,从2018年至今,参与众多连锁业态的投资。其中,一个值得一提的案例是谊品生鲜。当时,我们的团队对多家生鲜连锁进行了投资,经历了不少曲折和挑战。
从2019年起,直至2021年,还拓展到奶茶连锁的投资,范围涵盖从高端的喜茶到中端,再到低端的奶茶品牌,构建了全方位的投资组合。
到了2021年,我和一位长期合作的朋友蔡景钟(曾是沃尔玛中国区的首任财务总监)决定一同创建投资机构——创新资本。
然而,时运并不给力。2021年疫情已相当严重,到了2022年状况更加恶化。如果当初知道未来经济局势如此糟糕,我可能会选择更为稳妥的发展路径,这也成了我们内部经常玩笑的话题。
由于我们有着丰富的投资经验,涉足生鲜连锁、奶茶连锁以及咖啡烘焙等多个消费领域。因此,决定实地考察市场,与团队一同走访了十几个省、100多个城市和乡县,以全面了解当前市场的微妙变化。
在这一过程中,走遍了从安徽、江苏到华东和西南各省,也有幸与像七货街的张玉海总有所交流和学习。显著的发现是,大多数中国消费者并非像大家想象中那样富裕。尤其是2020年开始,消费者对低价、性价比的关注度大增,同时也很在乎产品品质。
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一下:低价并非商超零售的独家特色,它其实早就渗透到了诸如奶茶这样的消费品类中。
拿蜜雪冰城为例,中国最大的奶茶品牌,不是喜茶,也不是其他品牌。蜜雪冰城的核心产品价格仅为4元到5元。尽管在座的各位可能并非其主流客户,但蜜雪冰城的目标市场其实是普通大众和儿童。它的市值和规模令人震惊,年利润达到了19亿元,这说明在中国市场,低价策略的影响力早已根深蒂固。
再来看看瑞幸咖啡,无论外界如何评价,它的确改变中国咖啡市场的价格结构。在瑞幸之前,中国的咖啡平均售价大约在20元到40元。大多数咖啡店都以提供宽敞的空间为卖点,这也意味着在这种商业模式下,超越星巴克几乎是不可能的。
但瑞幸发现,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消费者其实并不需要店内空间,他们只想买杯咖啡。这一洞察使得瑞幸能大幅度降低成本,从而推出更低价的咖啡,与星巴克形成鲜明对比。
包括当初在美团时投资的麦咖啡和MATTER,这些品牌在低价基础上,加入一些特色元素。事实证明,只要价格合适,消费者自然会青睐。
这同样的逻辑也适用于低价策略,如今它已经贯穿多个消费品类。今天讨论的虽然是商超零售,但这只是其中一个细分市场。在2021年,中国的低价或折扣零售将是一波巨浪,有潜力系统性地改变整个零售市场的格局。
首先,关于中国零售业的未来走向,我们相信一个显著的变化将是零售百强企业名单的大洗牌。虽然具体的风险程度尚不清楚,但预计原有的名单将会有相当数量的变动,折扣连锁零售企业有望占据更多的名额。
其次,从商超、便利店这样的传统业态,到更多新兴的业态如零食连锁店,整个零售结构都在发生改变,至于哪种业态将成为主流,现在还很难下定论。但可以预见,大型商场和超市可能会进行适度的规模调整,甚至出现缩小的趋势。
在2021年时,我们的分析指出,零食量贩店在中国零售市场的地位和份额将有可能超过便利店。当时,即使头部的零食连锁公司只有几十家店,月销售额也仅在两三千万左右,但现今大多数已经实现了至少10倍的增长。这明显显示出整个市场趋势依然在快速变化之中。
无论是行业趋势、市场动态还是消费者需求的变化,最终都回归到这三个关键因素。比如说,我们需要探讨的是各类商店,包括大卖场、便利店、零食店,甚至自有品牌的发展机会都在哪里。
另外,企业在数十年的运营中所积累的主要还是资源和组织能力。我们通过“机会、资源和组织能力”来评估两件事:首先,是否应该涉足某个领域;其次,一旦决定参与,哪些核心元素是必须要掌握的。
以2021年为例,当时无论是折扣零售还是零食连锁店,我们都看到了巨大的机会,并进行了投资和自主创业。
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,判断成功的关键不仅在于资源,组织能力同样重要。即便有些竞争者在资金方面可能更为雄厚,但如果其组织能力不足,也很难在多元化的商业环境中立足,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当时对自己有信心,认为在这个市场上有一席之地。
在当时,这一概念相对模糊,它涵盖所有提供高性价比商品和服务的商家,并未有统一的定义。其次,各种业态也因此千变万化,比如,一些位于购物中心,而另一些则选择社区店铺作为落脚点。
第三, 不同的品牌还根据是否销售临期商品,或者店铺面积来进行分类。例如,自家的小店面积大约只有六七十平方米,而其他品牌可能有更大的空间,甚至达到一两百平方米,不同的面积对应不同的定位人群,这样一来,就不得不关注到顾客定位问题。
中国市场的消费层次一直非常丰富,从高端、中高端、中产,再到普通消费者,各个收入群体都有巨大的市场空间,这也是中国市场与其他国际市场有别之处。
而在这样一个多样和复杂的市场环境中,区域差异也显著。以江浙沪地区与湖北、江西或安徽比较,消费能力差异巨大。作为湖北人,认为湖北大多数消费者与浙江相比可能有十年甚至更长的差距,这种差距也可能是长期存在的。
在中国,各种商业模式都有其独特的目标消费群,这样就为多样化的市场提供了充足的空间。观察当前中国商超和零售行业的巨变,预测各种形式的折扣零售、零食店、扫码购等都将异军突起。
首先,前所未有地,连锁零售业实现了大规模的下沉市场。以零食量贩业态为例,这是我唯一见过能在深夜营业的连锁企业,他们不仅能在城市经营,而且能规模化、连锁化地下沉至乡镇,这几乎相当于赢了一半的战局。
其次,关于跨区域经营,之前有很多声音表示这样或那样的区域不适合开店。但事实证明,这些都是误区。中国的各个区域实际上都有成功的案例,只是在2020年、2021年这些成功更多地体现在某些细分领域。
再次,成本效率和价格优势明显。新兴的商业模式通过降低价格和缩短供应链,明显优于传统商超。当时我们就清晰地看到了这一点,认为这样的商业模式一定会取得巨大的成功。
最后,零售行业在过去几十年里经历了重大的变革,从线下零售到电商,再到今天的折扣购物时代,这些都反映了行业的快速分化和演变。
有人说,零售业是“捡梦”的行业。我认为,这样的说法稍显夸张。实际上,在2010年或者2015年之前,中国的商超零售行业更像是“躺着数钱”的生意,赚钱容易到根本不需要“弯腰捡梦”。
以供应商与商超的合作关系为例。以前,因为赚钱相对容易,很多人过于乐观地看待这种合作。记得2005年的时候,赚钱几乎是小菜一碟。比如我在太原的第一家店就是与沃尔玛合作的,当时沃尔玛几乎将整个购物中心的面积都拿下来了,然后外租,最后几乎没有租金压力。在这样的环境下,赚钱难度几乎为零。
但时至今日,情况已经大不相同。电商已经分食一大块蛋糕,尤其是抖音和拼多多等平台。其次,线下市场也出现了分化,有的是被像山姆会员店或者硬折扣店拿走,有的则是被各个品类的专业店拿走,包括零食连锁、生鲜店等。
这样的变化在很多地方已经非常明显,比如我在湖南做的深度调研就发现,过去的大卖场已经关门大吉,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小店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。
关于行业现状,我觉得可以借鉴奶茶行业的例子。我花了五年时间在奶茶行业摸爬滚打,发现今天的零食店形势与2016-2017年的奶茶行业非常相似,现在你在湖南和安徽看到的零食店概念,明年可能就会在河南和山东等地蔓延。
比如,在与良品铺子的老板谈到行业形势时,我提醒他要保持警觉,他的反应却透露出一种对伪劣产品的不屑,仿佛这个问题已经不再重要。
良品铺子在湖北耕耘了十年,积累了超过1000家门店。然而,仅在去年下半年至今不到一年的时间里,零食量贩业态就在湖北迅速扩张,开设了超过1000家新店。更值得一提的是,这还仅仅是湖北几个主流品牌中的一员,更不用说其他小品牌了。仅这一年的时间,零食量贩业态就完成了良品铺子十年的成绩。
看看湖南,那里有至少五六千家零食店,长沙市区就有2000多家。再对比湖北,我相信那里至少有7000家是完全有可能的。河南和山东的规模肯定在1万家以上。这样的速度和广度让我预见,未来几年,中国的线下零售业都会面临巨大的挑战。
在我刚才的演讲中,我也提到了一个问题:假如你身边有多家零食店或酒。
上一篇:网红零食店败给了县城批发市场 下一篇:零售百强将大洗牌折扣连锁零售有望占据多席